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大視界書摘(三)-- 嚴長壽《我所看見的未來》


嚴長壽《我所看見的未來》

作者:嚴長壽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08/3/31

演講影音:http://tw.youtube.com/watch?v=Ta-YaosdpPA

台灣的文化中,有許多感動人的元素,不論加入宗教禪修的藝術創意,或風靡華人地區的流行音樂,只要用新的眼光,了解市場的需求及自己的優勢,就能吸引更多深刻的觀光客,也贏得別人的尊敬。

多年前,澳門剛回歸中國,經濟尚未起飛,對未來也有些茫然。澳門政府及關心澳門前景的工商領袖舉辦了一場「澳門未來發展研討會」,我應邀到會中演講。演講中,我特別將澳門和香港做比較。

很明顯地,香港將自已定位為亞太地區的經濟、金融及貿易中心,它也辦到了。然而,快速開發,一切向現代化看齊,香港也失去自身的文化特色與內涵。而澳門,由於葡萄牙政府並未積極開發,反而保留了一種慵懶的、悠閒的城市氛圍。我建議澳門,無論下一步為何,必須切記自己原有的文化特色,這是澳門最珍貴的資產,也是成熟的第二、第三階段觀光客正在找尋的渡假地點。

隨著這幾年澳門新政府的積極作為,大力引進公信力夠、包裝能力強的美式賭場,澳門經濟快速起飛。轉眼間,已讓世人刮目相看。但是,澳門的朋友在二○○七年底又透過管道,邀請我前去分享文化觀光的想法。我不禁問他們:「為什麼在這個大家高舉澳門經驗的時刻,你們卻要我去談文化觀光?」他們說:「正是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你來多談一些。」


澳門極力發展博奕產業,一時之間,的確振興了澳門經濟,不過,關心澳門永續發展的本地人士,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危機。事實上,澳門原來就以博奕著名,只是由於早期「舊勢力」的把持,經營老化,而面臨許多發展的限制。領導者能大格局的開放,全面引進更專業的賭場經營,的確是了不起的突破。

要快速繁榮,也要長期發展

但是,澳門靠最原始的刺激和聲色娛樂帶動觀光,吸引來的,大多是第一階段來自大陸的觀光客。這些人把錢賭光、吃喝過了就離開,不會深入認識和體驗這個地方。另外,當一個地方的觀光市場,幾乎百分之八十或九十依賴第一階段的大陸遊客,只要大陸政策有任何改變,立刻就可能因為市場過度依賴而造成危機。而且,過度重視市場需求,某些時候,反而傷害到自己文化的保存與發展。

我在演講中,提出對澳門的看法。

澳門最具特色且令人津津樂道的,其實是因為華洋雜處、相互影響所成就的特殊魅力。其中有傳統的葡萄牙建築、半中半西的當地建築,和豐富多樣的葡國雞、葡式蛋塔、凍乳咖啡等食品。如果有創意地包裝這個文化,塑造出澳門獨有的葡式幽情,一定能吸引第二、第三階段的觀光客。

可惜,這幾年,澳門原有的建築已悄悄消失,無數賭場大樓卻硬生生拔地而起。由於政府沒有要求開發商融入地方文化與建築造型特色,拉斯維加斯的賭場建築,便被原封不動照抄過來,像幾個巨人霸占了天際線。

連本地人開發的漁人碼頭,都設計成仿各地知名建築的雜燴建築購物娛樂區,忽略了澳門在亞洲的真正特色,是一個葡中建築混合的前殖民社會。如果它能以葡萄牙或當時漁村為設計主題,加上音樂、美食,必定是獨一無二的澳門新天地。

更負面的影響是,由於沒有建立培育人才的機制,各賭場大量且全面向其他產業高薪挖角,許多中小企業無法以同樣的高薪留住人才,陷入經營困境,而年輕人也無心參加社團與公益事業。

賭場換來短期的經濟繁榮,卻可能讓澳門失去長期的文化競爭力,還有人民昔日的樸實精神。如果利用國際賭場爭相進駐的同時,要求他們為澳門明日的文化與觀光做出貢獻,或許會帶來更多永續的效益。

演講最後,幾個來自大陸的交換學生等我半天,只想告訴我幾句話:「嚴先生,您說得很對。現在澳門人的價值觀正在快速改變中,學生也不想念書了,更無心於公益與社團活動。」因為經過快速致富,大家都認為外面賺錢太容易了,根本無法腳踏實地。每件事情的發展,自然同時有正、負面的影響。我祝福澳門未來一帆風順,但也願意做一個反面思考的建言人。


極愛與極恨

與澳門稱為兄弟的香港,也面臨同樣的困惑。在另一次香港大學邀請的演講中,我特別提到文化保存與經濟發展所撞上的矛盾,就是意識型態的「極愛」與「極恨」。


就拿香港來說吧。
在英國統治的時代,英國人恨不得去除所有華人文化,於是,每條街都用翻譯的英國名稱,每個活動、每個教育內涵,都極力植入英國文化,包括社會菁英份子的榮譽、爵位。英國殖民地的陰影可以說是,無所不在。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中國大陸後,同樣地,新的政府又恨不得完全丟棄原有的歷史文化與記憶,曾有上萬人居住的調景嶺被拆了、皇后碼頭、天星碼頭,甚至利東街,一個個也都將被現代建築取代。

冷靜思考後,或許我們會突然發現,香港之所以與其他中國大陸內陸城市不同,就是因為它曾經擁有這個很不一樣的異國文化。當歷史記憶隨著建築消失而逐一抹滅,城市的魅力也在悄悄喪退。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台灣。

我們曾經被荷蘭統治,被日本殖民,似乎每一個政權都設法拆去前一代的遺跡。但是,那經歷過的紅毛、日本,曾經擁有的原住民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眷村文化、中華文化,我們為什麼不冷靜地將它們重新融合,轉換成屬於台灣獨有的移民文化?從封建時代、威權體制過度到民主政治,為什麼我們不承認那也是我們的一部分,非要將歷史的遺跡消滅殆盡?「極愛」與「極恨」,往往使我們失去了自己的城市特色。




行銷台灣:文化是最大的加值


要讓台灣走上世界舞台,整合美食、藝術、人文的精緻文化,揉合傳統、國際與自我的現代文化,將是重要的行銷素材。

亞都飯店在一九七九年開幕時,在大飯店林立中獨闢蹊徑,定位為商務旅館,鎖定國際商務客人。因為策略成功,開幕後十幾年,亞都飯店的住房率,一向表現不俗。看到業績不錯了,大部分人也許會固守現狀,我卻是一個停不下來的人。

當時,我是亞都飯店的總裁,做事停不下來,思考也停不下來。如何讓住房率再向上攀升,創造更高的利潤?這個問題不斷在我腦海中盤繞。

我觀察到,飯店其實是觀光業的下游產業,要先往上游推廣,讓外國人認識台灣,對台灣感興趣,才會來台灣旅行,最後才是決定住哪一家飯店。都會區的旅館更是如此,即使服務再好,包裝再獨特,也很少人為了住某家飯店千里而來。因此,亞都飯店要再創佳績,只專心經營自己是不夠的。

雖然在台灣的市場中,飯店彼此競爭激烈,但是,為了開闢新局,我覺得,還是應該結合業界,齊力把台灣先推銷出去,每家飯店才可能突破現狀。

向世界主動出擊

於是,憑著一腔熱忱,我開始以亞洲旅遊協會的名義整合飯店、旅遊業者,並借助政府的力量到海外推廣。

我們組團參加世界各地的旅展,也請台灣駐外使館舉辦宴會並邀請當地貴賓,節目內容就由我們業者負責。當時,觀光局預算有限,海外推廣的機制尚未成熟,政府對觀光也不是很重視。到底該如何行銷台灣,大家都沒有經驗,為此頗傷腦筋。

我想到的是,外國人對東方文化很感興趣,何不藉這個機會,展現台灣文化的豐富姿彩呢?經過一番思索,每次出國推廣觀光,我都會邀請國畫大師張杰、國劇名角朱陸豪和劉光桐,還有各飯店名廚、舞蹈系學生一起出團。

當客人到位,表演開始,張杰大師拿起毛筆落下一朵朵蓮花,朱陸豪、劉光桐示範臉譜勾勒,表演外人容易融入的京劇片段;在國樂的悠揚伴奏下,舞蹈系學生翩翩跳起綵帶舞;身手不凡的名廚也要上台作秀,將白麵粉揉成麵團,再變成千絲萬縷的拉麵,此外還有蔬果雕刻、捏麵人等。

現場不只提供視覺享受,大廚們還要捲起袖子當眾拚廚藝。台灣的號召是,我們匯集了中華美食八大菜系的名廚。因此,每次我們都邀請五、六位大廚隨行,每位代表不同的菜系大顯身手,一起演出全套中華美食,所有極致風味盡收盤中。上菜也不能馬虎,一道接著一道,每一道的擺飾都極盡雕琢,讓老外驚嘆聲連連。更別說,當他們聽到可以試吃時,那股興奮與期待了。

經過幾次成功的示範,觀光局正式在經費、人力上支援我們。於是,不管參加全球最大的柏林旅展,或美洲最具規模的北美旅展、亞洲重量級的亞太旅展,台灣展攤都是最佳攤位獎、最佳創意獎的常勝軍。而在駐外使節舉辦的宴會上,由柏林到倫敦、紐約、華盛頓,外國貴賓看到我們動員這麼多人、創意這麼驚奇,不僅視覺、味覺大受震撼,也非常感動。

競爭優勢 需要因時而異

二十年後的今天,時代已經劇烈改變。如果還是用同樣方法宣傳台灣,我想說的是,不僅不得體,也失去效果。為什麼呢?

二十年前,中國大陸還是完全封閉的地方,國外觀光客無法探訪,台灣因此有機會以中華文化為主題,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今天,大陸已經全面開放,類似的表演,大陸人才濟濟,又是這些文化的發源地,台灣很難搶走他們的風采。

怎麼辦?我又開始動腦筋。

十幾年前,我開始擔任台灣觀光協會會長,觀光推廣團的成員結構已經全盤翻新了。過去十多年來,陸陸續續的,我們邀請「雲門二」,這些雲門舞集訓練出來的年輕舞者,以青春的躍動,巧妙地為傳統舞蹈和現代舞蹈做了菁華詮釋。

我們找「漢唐樂府」,結合傳統的南管和古詩詞吟唱、舞蹈,將千年前的歌舞風華更精緻地重現。我們請來原舞者、也是原住民的民歌手胡德夫,他帶領已過世的郭英男(阿美族原住民,歌聲曾被收錄在一九九六年亞特蘭大奧運主題曲中)的弟弟及原住民青年朋友,將台灣原住民的動人歌聲和精采舞蹈,化成藝術表演。

美食方面,我們邀請「鼎泰豐」,讓老外看台灣如何將源自於大陸的小籠包,做得更細膩精巧;還找來發明珍珠奶茶、泡沫紅茶的「春水堂」,藉著他們,把傳統茶飲年輕化的創意,傳到世界。

後來,我們進一步整合所有元素。譬如,在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林谷芳老師的指導下,結合音樂、書法和茶藝,呈現整體的生活美感。當國畫家作畫時,樂聲在一旁伴奏。畫筆開始勾繪大山,古箏樂音跟著深沉悠遠,宛如空谷迴音,而運筆來到小溪時,古箏淙淙作響,彷彿細水長流。

觀眾在視覺、聽覺的饗宴中,一邊品茗,有茶香撲鼻,同時甘甜入喉。透過整體氛圍的完美呈現,我們要讓外國人體驗到,傳統的中華文化到了台灣之後,經過台灣文化藝術家的融合與焠煉,加上國際化和現代元素的影響,已經有了令人驚喜的轉變。這方面,台灣確實領先其他華人地區。

過去對的事,今天未必正確;過去好的事,今天也未必會被接受。想要成功行銷台灣,必須隨著時間、環境的改變,無時無刻不為自己、為台灣,找到新的競爭優勢。我們要在競爭者中凸顯自己的特色,與時俱進,同時也要瞭解,觀光客的品味也會隨著社會文明和旅遊經驗而改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和期待。

我始終覺得,文化與觀光有密切關係。想讓文化活絡起來,需要藉觀光活動來吸引大眾參與;而一個地方的觀光,也需要文化來提升它的深度和內涵。如果旅行到一個地方,只是吃吃喝喝,這樣的觀光價值很低,不會讓人感動,更不必說吸引旅客再次回來。

2 則留言:

  1. 如果觀光業者 甚至一般民眾都能用這樣的眼光看台灣 台灣前途無可限量

    回覆刪除
  2. 歡迎新朋友!你說的對,相信這也是作者寫書的初衷。總言之,台灣要提升,終得靠臺灣人的文化素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