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

河川證據 ╱ 簡媜

想像你在高空之中隨氣流翻轉,時而如一片嫩葉迎向驕陽及不可計數的星宿,時而翻身瀏覽陸地與海洋。想像你路過東經一二○、北緯二十三度附近時忽然心旌搖晃,遂撥雲俯瞰,瞧見在陸塊與大洋激戰處有一座如一隻綠眼睛,拱起的中央山脈使她看起來只睜三分眼,無限淒迷卻也流露悲愍,那是菩薩的眼,那是臺灣。

如果你的意志力可以像一艘船在下錨,慢慢朝島嶼移近,俯視,便能算出這島流淌一百二十多條河川。壯河足以行舟,瘦川兩岸種稻種菜也夠養活九族十八代。啊,這隻綠眸稱得上淚眼婆娑。

理所當然,你從全臺最長的濁水溪開始想起。自中央山脈躍下時,她只是一尾銀白小蛇,卻一路狼吞虎嚥急著把自己養壯,終於長成泥黃大蟒扭身摔出肥沃的沖積扇平原,養出香Q獨特的濁水米。於是你懂她了,每月黃昏此起彼落的量米聲中,這米把無數個家給穩住。從米糧想到魚,便不能不記起大甲溪上游支流七家灣溪一帶的櫻花鉤吻鮭。多年前,隔著數步之遙,你遵循保育專家所指凝視溪流,試圖發現魚蹤。其實你什麼也沒瞧見,只深深被清澈的溪流吸引。溪底石礫清晰可數,溼潤的樣子看起來像軟石頭。溪面浮著陽光與葉影,更像無數優游小魚。溪聲潺潺,彷彿正在誦讀禪宗公案。你忽然領悟,「鮭」即是「歸隱」,暗示著冰河時期結束後,這條小溪看破紅塵的決心。

你當然不會忘記凱達格蘭人護守過的基隆河。這河是個異數,性似頑童。他開開心心地造瀑布,又忽發奇想鑽蝕河床挖出一堆「壺穴」。他對吃的東西不感興趣,十分詭異地出產沙金與煤礦,連西班牙、荷蘭人都曾聞風而來,頑童總愛蹺家、搞幫派,他把原先不歸他管的兩條河給併了,活生生搞出讓專家頭痛欲裂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如果有河川法庭,憑他的叛逆行徑,一定被押入少年河川感化院。最後一程在關渡,他的表現正中有邪、邪中有正;鋪出大片沼澤地,養著水鳥、螃蟹及到處亂插的水筆仔。這一幕很像學生生活,寵物隨侍在側,桌上放著功課不寫,卻抓著大把的筆朝地上練飛鏢。擁有這麼奇特的河,你相信臺北盆地將永遠是個野性城市,永遠帶著哪吒性格。

接著,你的視線停留在你的童年河--位於蘭陽平原的冬山河身上。短短二十多公里長度,原是釀造水患的高手,自從被截彎取直之後,如今成為人潮洶湧的觀光河。然而,你必須自私地承認,你最懷念的仍是她的狂野時代。大人們聞之色變的風災水患,對兒童而言卻是神秘節慶。你記得做孩童的你們雀躍地喊:「風颱來囉!大水來囉!」時,總遭到大人怒斥:「呷到憨米是莫?做大水會淹死人你知莫?」孩童當然不會估算災害的嚴重性,不了解比窮更窮的那種窮是什麼?孩童是唯一可以向天地借膽,向桀驁難馴的冬山河借膽的族群。

每年夏季,颱風破空而來,河水暴漲;轉瞬間,水淹至腳踝,不一會兒,已爬上小腳肚。當大人們急著搬運穀倉內的稻穀時,七八歲的你必須遵從指示,火速至竹叢縫、草垛下搭救被暴雨嚇呆的三兩隻雞鴨。或是揹起竹籮至菜園拔光所有蔬菜,以免水退後菜園毀了必須連吃一週豆腐乳、蘿蔔乾。你總是戴上炸了花的破斗笠,披著半身塑膠布,認分地做每件事,既不抱怨也不畏懼。豆大雨點打響塑膠布,竟似節慶鑼鼓。強風奪了斗笠又把塑膠布吹成翅膀模樣,這種會飛的感覺如此美妙,使你忍不住仰首展臂乾脆把颱風吞入腹內。一望無際的平原籠罩在狂風驟雨之中竟有一種孤寂之美,這剎那間的啟蒙使你成年後每次憶起仍不免眼角微潤,間接地也注定當你陷入情緒谷底時最想傾訴的對象不是任何人而是風雨聲。你永遠理不清那股憂傷混合歡愉的情感,每當置身風雨之中,這情感便沛然莫之能禦,如風飛回風裡,水流入水中。如今,你願意這麼想,童年時經歷的大水都是冬山河的旨意,她覺得自己應該像個母親,把誕生在她兩岸農舍的紅嬰仔、猴囝仔好好地鍛鍊一番。她要他們從災厄中學會勇氣,靠這一身勇,也許有機會找到好一點的人生。

不鬧水患的時候,冬山河及其支流堪稱風情萬種。野薑花與「過貓」蕨占據極長的河岸,空氣中蒸騰著蝶薑的香味,或濃或淡看風的力氣大小。只要有小學女生放學經過,便能看見她們紛紛掏出課本,摘白色薑花夾入,次日即成淡黃色香蝴蝶。這是每日儀式。她們更不放過抽芽的「過貓」蕨,人人採了一束形似綠色問號的嫩蕨,帶回家嫌少,乾脆攏成一大把成全一兩人。一隊人沿路走沿途嬉戲,誰到家了便揮手出列,剩下的繼續隨河蜿蜒。有一段河岸較幽深,密竹野樹遮蔽天光,據說農曆七月常有水鬼出沒。然而只在此處有高樹垂下無數含苞珠串,彷彿是仙女們的瓔珞。小女生最愛持竿鉤那珠串,不慎打落,水中發出叮咚聲。夠幸運的話,還能找到橢圓形果實,雖不能吃,殼內硬果卻有一股清新的香氣,搓一搓還會生出泡沫。二、三十年後你才知道這樹的正式名字是「穗花棋盤腳」,又叫「水茄冬」。但你還是喜歡小孩子們喊的乳名:「水叮咚」,聽起來像喊堂兄弟。

如果成長過程未曾與一條河共舞,那童年近乎坐牢。摸蜆及田貝(沒人喜歡吃它,僅用來丟擲取樂),捉泥鰍、溪蝦、澤蟹及俗稱「大肚乃」的小魚,河川提供給孩童的豈僅是潑水泡澡之類的親水活動,而是充滿驚喜的探險自然遊戲。一條盡責的河一定會給孩子成就感  摸得最大顆蜆或居然逮到水蛙或最會採「過貓」……。因而老河的形象著實像一個胖祖母,身穿縫著無數口袋的衣衫,陽光下坐著不動,笑嘻嘻地任憑孫兒們爭先恐後掏口袋。她讓他們皆有所獲。

這使你難過起來,你與同代人幼時跟河水這麼親,照說這分情感會使你們視河川為血脈,戒慎恐懼地加以護持、供養才是,何以輪到你們當家作主的今日,臺灣卻沒剩幾條像樣的河?你不得不承認,唯有比親情更強悍的欲念才能毀了親情,比家園更刻骨的誘惑才能毀了家園。破敗的又何止是河?若從自然界角度檢視,半世紀以來這島的致富之道,是割土城之肉、賣河川之血換得的。如此山河破碎,算富還是窮?

如果可以飄浮於空中,你希望找到一條最像你的童年河的溪流,重溫靜靜地坐在岸邊聆聽河水的幸福。你希望那是個清晨,因為微風與細膩的陽光,最能讓河與人相互留下深愛的證據。這證據會長成一株水草,不斷地在河面所及你的心頭浮現。

(*註:本文於八十九年十一月三日發表於聯合報副刊「世界老了,我們仍年輕--二十世紀回眸專輯」之散文。文中秉持著對鄉土的關懷、對童年的追憶,寫出人與河川互動的關係。簡媜另具巧思與深意,由高空俯視臺灣大地破題,從濁水溪、基隆河到故鄉的冬山河,寫出人與河川依存親近的經驗,也寫河川氾濫肆虐的張狂。河川養育了臺灣子民,河川印證了社會的變遷,但人們回報給河川的卻是無止盡的破壞。期盼每個人都能重溫與河川親近的幸福。)

4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