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6日 星期五

所羅門王的指環--勞倫茲

所羅門王的指環‧勞倫茲

一、對動物的惻隱之心

受苦為慈悲之母──
柯爾律治(Samuel, T. Coleridge, 英國詩人)

任何人只須到動物園去聽聽遊客的談話,就會發現一般人的同情心都表錯了對象:那些最受人注意的動物,往往是最不需要同情、對牢籠生活適應得最好的動物;至於那些真正受苦的可憐蟲,卻得不到一點憐憫。一般人都喜歡同情在文學上大出鋒頭的動物,像夜鶯、像獅子、像老鷹。

我們對夜鶯的誤解,可以從文學上總以為是雌的夜鶯在唱歌這一點上看得出來,德文裏面,甚至“夜鶯”這個字就是陰性。事實上,只有公的夜鶯才唱歌,而且牠們之所以要唱,一方面是對同類裏面其他的公鳥示威,不許牠們飛近自己的領土;另一方面,也是向偶爾飛過的雌鳥示意,表示牠的新房已經準備好了,立刻就可以成家。

任何人只要對鳥類有一點認識,都知道只有公的夜鶯才“會”唱歌。把那麼嘹亮的歌聲,當作是雌鳥在抒情,就和學文學的人把丁尼生(1809—1892,英國詩人)創造的姬妮華(Guine-vere)當作是個大鬍子一樣的荒唐無稽。就是為了這個原因,王爾德(1854—1900,愛爾蘭作家)的童話故事(《夜鶯與玫瑰》):夜鶯在“月光下對玫瑰吟唱,並把她心的泣血,一一染在他的身上”,始終不能感動我;而且我得承認,當最後這位有鬍子的姑娘因為胸上刺滿了刺,而不得不停止歌唱的時候,我真是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以後我還要詳細討論“籠中鳥”的苦處。不過,關在動物園籠子裏的夜鶯絕不是最難受的,當然,公鳥唱了又唱,卻引不出一隻雌的夜鶯來,自然會有些失望;但是,即使是在林子裏,通常因為公鳥的數目總比雌的多,所以有一批公鳥總免不了會受到這種“求之不得,輾轉反側”的痛苦。

獅子是另一種常常受到誤解的動物,書裏形容到牠時,往往把牠的居住地和牠的性情一起說錯。英國人稱牠作“叢林之王”(Kings of the jungle),未免把牠住的地方說得太潮濕了;德國人,以他們一貫徹底的作風走到另一極端,又把牠放到沙漠裏去了,稱牠作“沙漠之王”(Wüstenkönig)。事實上,不乾不濕的大草原,才是牠真正喜歡住的地方。而且,牠所以顯得那麼不可一世、威風凜凜,被稱作獸中之“王”,乃是因為牠習慣獵取原野上較大的動物,常常要一跑好遠,對於就在眼前的景物卻不去注意而已。

獅子在受到關閉的時候,不像其他和牠等智力的食肉獸一樣難受,原因很簡單,因為牠並不那麼喜歡活動。說得露骨一點,獅子大概是所有肉食動物裏最懶的一種了。牠的懶惰簡直叫人羨慕。在天然的環境裏,牠雖然會為饑餓的威脅跑好遠好遠,但是很明顯地,這並不是牠的本性。因此,被捕的獅子很少會像狼或狐狸,在籠裏走來走去的。就算牠偶爾想鬆散一下筋骨,起來走動走動,牠的樣子就像在作飯後散步,簡直悠閒極了,一點也不像一隻被捕的食肉獸因為不得任意馳騁,只好在籠子裏來回奔跑,以表示牠的煩躁和怒氣。

在柏林動物園裏,獅子住的地方非常之大,裏面有一小塊地鋪滿了砂石,還有用黃石堆成的岩崖。其實這種浪漫的安排完全是浪費,因為獅子只是懶懶地躺在那兒。如果造個大模型,放些動物標本進去,效果也差不多。
現在我們再看看老鷹吧,我真不願意拆這種名鳥的台,但是我必須得擇“真”固執呀!事實是:所有真正的食肉鳥,比起燕雀(passerine)、鸚鵡一類的鳥都要笨得多。特別是金鷹(golden eagle),簡直可以說是所有的鳥裏面最蠢的了,比起穀倉空地上養的雞還不如。這當然不是說這種驕傲的鳥不漂亮、不起眼,或者不能代表一種真正野性的精神,而是說牠心靈的秉賦,牠對自由的喜愛,以及牠在被俘之後的心理狀況,不像其他的鳥那麼敏感而已。

我到現在還記得,我的第一隻、也是唯一的一隻鷹帶給我的失望。這是一隻上等的老鷹。我因為憐憫她的關係,由一個流動的巡迴動物園買得。她是一隻漂亮的雌鷹,由羽毛的顏色看來,差不多就快長成了。她已完全馴服,很會招呼主人,後來我有了她,她也是一樣,把頭倒過來讓她那可怕的鉤嘴筆直地對著上方,這是她對人表示親熱的一個特別的姿勢。而且她說話的聲音非常輕柔,就像隻小鴿子一樣;其實和小鴿子相比,她真算隻綿羊。我本來買她,是想學亞洲人那樣,把她訓練成一隻獵鷹的。我對這件事的期望並不高,並不以為一定會成功,不過想用一隻家兔做餌,看看這類食肉大鳥在獵食時的行為。這個計畫結果完全失敗,因為我的老鷹,就是在她非常饑餓的時候,也不肯損害兔子身上一根毫毛。

雖然她非常健壯,翅膀的羽毛也十分完好,但她卻並不想飛。渡鴉、鸚鵡和禿鷹常常會為飛而飛,在空中嬉遊,盡情享受飛翔之樂;但是我的這隻鷹就不了,只有當空中有上旋的氣流,她可以不費力地乘風而上的時候,才肯動一動翅膀。其實就是在那種情形下,她也從不飛得太高,她每次回來都會迷路。因為她盤旋而上的時候,一點方向觀念也沒有,所以每次都會降落到附近的地方,然後她就愚昧而憂愁地坐在那兒,一直等到我去把她找回來。

也許我不理她,她獨自也可以找得回來。不過她長得太顯眼了,每次總有人打電話給我,告訴我這隻鷹現在正在某家的屋頂上,還有一大堆小孩正拿石子扔她。然後我得徒步走到那兒,因為這個蠢東西最怕的就是自行車──她真不知道害我走了多少路!到後來我實在是不勝其煩了,又不願把她永遠拴在鏈子上,所以就把她送進休柏倫(Schönbrunner)動物園。

現在一般動物園的鳥舍都很寬敞,足夠老鷹在裏面翱翔了。如果我們能夠問問這類籠中鷹對牢籠生活的意見,相信牠們會說:“就是‘鳥’口太多了一點,每次我和我的太太想在窠裏添一根新枝,總會有一隻討厭的白頭兀鷹來把它銜走。那些美洲禿鷹也不是什麼好東西,牠們比我們長得壯,架子大極了。不過,最討厭的還要算安第斯山脈來的禿鷹了,真看牠們不順眼!……吃的東西還算不錯,就是馬肉太多了一點,假使是兔子就好了,可以連皮帶骨一起吃掉。”總之,牠們絕對不會提到對於自由的嚮往。

那麼,到底哪些動物在被俘後最值得同情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前面已經回答了一部分:第一種是那些比較聰明而有較高靈性的生物,牠們心思活潑,時時都要動,而且牠們還有許多內在的、非常強烈的欲望,是在籠子裏或欄杆內不能滿足的。就是外行人也知道,凡是在自然的環境裏慣於到處走動的動物,都天生對運動要求得特別強烈。老式的動物園往往把狐狸和狼放在很小的籠子裏,這些動物其實都是特別愛動的。動的欲望受阻,對牠們而言不啻是酷刑,在被關的動物裏面,要數牠們最為可憐了。

另外還有一種慘象,一般到動物園參觀的人很少注意到的,就是天鵝這一類的候鳥。牠們和大多數水鳥一樣,一到冬天,就想南飛。動物園通常把這類鳥翅上尖端的骨節剪掉,阻止牠們飛離,這些鳥卻很少理會得牠們已經不能飛了,總是一試再試。我很不喜歡看剪了翅膀的水鳥,因為翅膀被剪已經很是不幸,再看到牠們一再徒勞地張翅欲飛,實在令人不忍。就算有些水鳥並不介意翅膀被剪,似乎生活得很正常,我還是由衷地可憐牠們。一般說來,剪了翅膀的天鵝似乎並沒有什麼不樂,如果照顧得好,牠們也一樣地孵卵、養育子女。但是一到變換季節應該遷徙的時候,情形就不同了:牠們總是一次又一次地遊到池塘裏背風的那一面,這樣,當牠們御風而起的時候,整個池面都可以供牠們起飛。同時,牠們在試飛前互相呼喚的聲音是這麼嘹亮,以至於老遠老遠都可以聽得清楚。可是,當這種壯觀的場面一再地因為翅膀不全而草草結束的時候,就是心腸再硬的人看了也會心酸。

許多動物園的管理方法都不盡妥善,但是在裏面受苦的動物中間,要以我前面說過的這些感覺靈敏的生物最為不幸了;可是去動物園參觀的遊客卻很少可憐牠們,甚至當這些本來極有智慧的動物因為長期被禁,而退化到白癡的地步的時候,也沒有人聞問。我從來沒有在關鸚鵡的房子前面聽到一聲同情的歎息;那些感情豐富的老太太們,為了防止動物受虐待,簡直不遺餘力,卻能若無其事地眼看著一隻灰色的大鸚鵡關在一個小小的籠子裏,拴在一根棲木上!其實,這些大型的鸚鵡不但聰明而且精力旺盛,牠們和烏鴉大概是鳥類僅有的幾種和人一樣會因為監禁無聊而受苦生病的。可是卻沒有人同情這些可憐的東西在鐘罩型的小籠內捐生。最叫人難以瞭解的事,就是當牠將頭一伸一縮,為了逃出牢籠而做絕望的嘗試的時候,牠的多情的主人還以為牠是在鞠躬呢!如果我們把這個不幸的傢伙從牢籠裏放出來,常常要等好幾個禮拜,甚至好幾個月之後,牠才敢真正飛走。

猴子在受到禁閉的時候,情形更加可憐,尤其是所有類人的猿猴,牠們是唯一的一種動物在受到關閉之後,會因為心靈上的損害而引起身體上的嚴重病態。尤其在牠們獨自被關在一個小籠子裏時,病情就更嚴重了,有時甚至會因為無聊而死。就是為了這個緣故,凡是由私人收養的小猴子,總是長得特別健壯活潑,因為牠們就像“家庭中的一員”。可是等牠們一旦長大,變得難以控制,而被送到動物園去之後,牠們就開始消瘦憔悴了。我的那隻戴帽猿“歌羅麗亞”就不能避免這種命運。

我常常說,要把類人猿養得好,最要緊的,就是避免使牠們受到因為監禁而引起的心靈上的苦惱,這話確實一點也不誇張。我的手頭就有一本葉克斯(Robert Yerkes)論猩猩的妙書,他大概可以算是研究這一類類人猿的權威了;從他的書裏可以得到一個結論:要維持這類“類人猿”的健康,心理的保健和身體的保健同樣重要。不幸的是,現在仍然有許多動物園把類人猿一頭頭單獨地關在很小的籠子裏,這實在是一種殘酷的行為,法律應該禁止他們。佛羅裏達州的橘園(Orange Park)裏,有一片很大的場地,是葉克斯專門用來養類人猿的。他已經經營了好幾年了,有一大群猩猩在裏面生養不息,牠們十分逍遙快活,就和我的白頭翁在我給牠們準備的鳥舍裏一樣。也許比你跟我還要自在得多呢!


二、盟約 (節選)

跟在後面的四隻腳──吉卜寧

我每一想到人與狗之間的盟約,是一種自然發展而成的「默契」,沒有一點牽強和不自然的成分在內,我就引為非常樂事。幾乎所有別的家畜都像古代的奴隸一樣,先受過一段時間的監禁,才變成人的傭僕的,除了貓以外,幾乎所有的家畜都是這樣馴養的。

貓其實算不得是真正的家畜,牠直到今天還是我行我素,這其實也是牠最吸引人的地方。狗和貓都不是人的奴隸,但是只有狗是人的朋友---一個聽話而樂於服侍你的朋友。經過幾個世紀的豢養,品種較佳的狗已經慣於認人為集團的領袖。過去有許多例子表示:狗所承認的主人,正是人的部落的酋長。甚至今天,有些個性強的狗還是只認「家長」做主人。我們從愛斯基摩狗和其他比較原始的品種可以看出,牠們和人的關係比較複雜而不直接;如果你養了一群這樣的狗,其中必有一隻會成為群中之首,其他的狗只尊敬牠、對牠忠實,所以只有牠可以算是你的狗,別的狗都是牠的部下。

倫頓(Jack London)對於狗的描述顯然是很真實的報導,從他的書裡我們可以看出像我前面說的這種人狗關係,在拖雪橇的狗隊裡是很普遍的。石器時代的豺狗和人的關係,很可能也是這樣。有趣的是,高度馴化了的狗似乎已經不能滿足於認「狗」作主了,大多數的狗都主動擇「人」而事。
最奇妙、最令人難解的一種現象大概就是良犬擇主了。通常只有幾天的工夫,這種默契就突然之間生了根,可是卻比人與人之間的任何束縛要有力。華茲華斯把這種關係稱作:
ㄧ種感覺的力量,超過人的一切估計。
隨便哪一種形式的誓約幾乎都有人打破過,但是一隻真正忠心的狗,牠的誓約卻是海枯石爛、此心不渝的。

到現在為止,我認得的狗裏面,又以那些帶有狼的血統的狗最為忠實。北方的狼(Canis Iupus)過去曾和現在狗的祖先(馴養了的豺)雜交過,一般人常常誤以為大型狗才是狼的後裔,其實大謬不然。根據行為模式的研究結果:所有歐洲的狗種,包括大丹狗(Great Dane)和獵狼犬在內,都是純粹的豺狗,頂多也只帶有一丁點狼的血液。現存純種狼犬只有在美洲極地裏才找得到,尤其是所謂阿拉斯加狗(malemut)。格陵蘭島的愛斯基摩狗只有一點豺的特性;但是歐亞大陸極地裏的種種名犬,像芬蘭的萊卜蘭狗(Lapland dog)、俄國的薩莫耶徳狗(samoyede)所帶的豺性就要比狼性重,只是牠們把從狼那裏得到的特徵表現得格外明顯而已。

狗最後到底怎樣選中它的主人?人和狗之間的盟約到底是怎樣決定的?到現在還是個謎。我們只知道這種關係發生得很突然,尤其是那些從動物飼養所養出來的小狗,常常在短短幾天之內就選定了主人。就狗而言,這是牠一生中的第一件大事。如果是豺種的狗,「擇主定盟」的時間,通常發生在牠八個月到一歲半大的這段時期裏,如果是狼狗,大約在第六個月裡牠就會做決定了。

狗對於主人所以能矢志不貳,有兩種不同因素。第一種因素是:每一隻野狗對於狗群之首天生就有服從和盡忠的精神,野狗受到馴養之後,漸漸就把這種盡忠領袖的精神一股腦兒地轉移到人的身上來了。

其次是,那些歷史較久的家犬,除此之外,還添了另一種感情:如果我們受馴已久的家畜和野生的同類相較,就知道家畜的身體構造和行為,和野生動物幼年時期的特徵相合。野生的動物一旦成熟,幼時的種種形相姿態就不再顯,但是家畜卻把這種種特徵永遠保留下來了。

因此,對領袖的忠敬服從之心以及對母親的依戀信賴之情,轉移到主人身上,就成為家犬兩種不同情感來源。狼種的狗和豺種的狗性格上最大的不同就在這兩種情感分布的輕重上。就狼來說,群體生活在牠的生命裡佔的重要性極大;但豺就不然了,牠總是獨自出獵,而且老在一定的地方。狼群卻常從一地流徙到另ㄧ地,所以北部地方的森林都有牠們的蹤跡。沉默的排外主義,和對內的和衷共濟乃是狼的特點,所有狼種狗都受這種特色影響,比起豺狗人盡可親的態度自然高明得多。無論是誰,只要牽住豺狗的皮條,就是牠的主人,牠就聽話地跟他走。狼種的狗剛好相反,只要牠一旦認了主,永遠就是一個人的狗,任何人對牠再好再巴結也沒有用,牠頂多對你搖搖牠的粗尾巴而已。凡是養過這種狗的人大概都有「曾經滄海難為水」之感,對於純粹的豺狗再也沒有興趣。不幸的是,牠們這種矢志不移的特色也有好些缺點,最明白的一點自然是一隻長成的狼種狗永遠不會成為「你的」狗,不過還有更槽糕的:萬一牠已經成了你的狗,而你又不得不離開牠,那就麻煩了。牠甚至可能神經錯亂……

除此以外,狼性較重的狗雖然比較忠心耿耿,對你的愛情也始終如一,但牠們的服從性卻較差。失去你牠會死,可是就算你下了死勁去教,也教不會牠言聽計從。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你很少看見一隻中國鬆獅狗能自動跟在主人身後。狼種狗具備許多大型貓科肉食動物所共有的特性:牠固然會對你至死不渝,可絕不是你的奴隸。雖然牠活著不能沒有你,可是牠仍過著一種屬於自己的生活。

豺種狗就不同了,牠們與人同居的歷史實在太久,由於長期馴養的結果,牠們對主人始終有孺慕之情,因此使得牠們較易控制。牠們會日日夜夜,每分每秒地侍侯你、等候你的吩咐……牠們天生比較聽話,這是說你一喚牠的名字,不管牠高不高興、願不願意,都會答應,因為牠知道:牠一定得來!你叫得越急,牠來得越快。但是一隻狼種狗在同樣的情況下,常常連理都不理,只是遠遠地對你擺出一副友善的姿態而已。

幾年前我和太太各養了一隻狗,我的是德國母牧羊犬「甜豆」,我太太則養了ㄧ隻小小的母鬆獅狗「白姐」。兩隻都是純種狗,甜豆帶有豺狗ㄧ切特徵,白姐則是一隻標準狼狗。我們常各為己狗爭論不休,我太太簡直看不起我的甜豆,因為牠對訪客個個親熱,不管什麼泥地水坑都會跑進去,弄一身泥,再蠻不在乎地跑進我們最好的房間。我太太常說:「這隻狗怎麼一點自己的意志都沒有?我看牠頂多只是你沒有靈魂的影子,看牠整天攤在桌邊等人帶牠出去散步,簡直煩死了!」我於是也投桃報李地回她:「你每次帶白姐去林子裡逛,有幾次牠跟你ㄧ道回來的?牠總是自顧自打獵去,如果講乾淨、講神氣,暹羅貓比牠還好呢!你幹嘛不養隻貓?白姐根本不是狗,牠只能算半隻貓!」我太太就回嘴了:「白姐不像狗,甜豆又像了?牠頂多只能算是個小說人物,維多利亞式的小說人物,一個感情用事的傢伙!」像這樣半真半假的爭吵,後來竟找到ㄧ個最自然、最好的結論:甜豆的兒子卜比竟和白姐配了對!

我們還是老老實實承認吧!用不著欺騙自己說養狗的目的是要牠看家,就算牠不看家,我們也還是需要牠。尤其在流浪異鄉的時候特別懷念我的狗,只要想到牠活著就使我心安,這就和兒時回憶或家鄉景象的作用一樣。在征神逐勞的現代生活裡,一個人實在需要某樣東西偶爾提醒他一下,幫助他明心見性。作這件事的大概再沒有比那「後面跟著的四隻腳」更理想、更善慰的了。


【作者】
康拉德‧勞倫茲(Konrad Lorenz,1903—1989),奧地利人,是動物行為學的開山祖師。1973年由於對動物行為學研究方面取得開拓性的成就而獲諾貝爾獎。他主張“一個人必須對所有生命都懷有一份發自內心的真感情,才能去發現大自然的充滿了令人著迷而又使人敬畏的美”。(《所羅門王的指環‧序》)他正是以一種真實、深厚的感情去和動物做心靈的對話,去觀察和探究動物世界的許多美妙與神奇的秘密。著有:《雁鵝與勞倫茲》、《所羅門王的指環》等。

進一步了解作者:
http://www.bookzone.com.tw/Publish/author.asp?bookno=CS100

【賞析】
這二篇文章選自勞倫茲著《所羅門王的指環》(KING SOLOMON'S RING)─
與蟲魚鳥獸親密對話(Er redete mit dem Vieh, den Vogeln und den Fischen)
,由游復熙、季光容譯。文章中他以一顆慈悲的惻隱之心,去描寫那些聰明而有靈性的動物,同情並理解牠們。另ㄧ篇則深入描繪狗的種種特質,無論是狼狗或是豺狗,都是人類最可親可信的盟友。讓我們也像勞倫茲那樣尊重自然、愛護自然,並且試著去理解和保護身邊的動物!

進一步了解這本書:

【如是我思】

一、請戴上指環,分享你與動物親密接觸的經驗或觀察。

二、在第二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人狗關係是一種「馴化」的結果,高度馴化的狗甚至會「擇主定盟」;讓人聯想到修佰里《小王子》書中有一段狐狸與小王子的對話,狐狸對小王子說:「馴養就是"建立關係"......「假如你馴養我,我們就彼此互相需要。你對我將是世界上唯一的,我對你也是......」 。依你所見,「馴化(養)」對雙方有何意義?人與人之間也有所謂「馴化(養)」嗎?

※線上延伸閱讀:劉克襄‧小綠山之歌

11 則留言:

  1. 二.〈1〉我覺得『馴化』是一種人與狗之間的高度信任與默契。雖然有狼狗和豺狗之分,但他們對於人的忠心是不會改變的!也因為狗有靈性,所以和主人長久的相處下,認識、了解越深,無形之中培養出信任與默契,馴化的程度也越深越契合。〈2〉我覺得人與人之間也有這種關係,像狗一樣有狼犬和豺犬之分,或更多種分別,人會像狼犬一樣,當他認識你夠深,認定你會是跟他合的朋友,一定會真誠的對待你,對你好並不代表你可以差役他,雙方還是平等的身分;而像豺狗的人,也許會因為第一眼印象就認定你是她的朋友,但他絕不會只有你一個好朋友,因為他總是能認識新的人,他會真誠對你好,需要她的時候隨傳隨到,比像狼狗的貼心一點。總之,無論親情、友情或愛情,當人與人的馴化越深,契合度也會越高吧。

    回覆刪除
  2. 一、
    從小我就對貓有特別友善的感覺,我喜歡和牠們打招呼,但總覺得他們對人不怎麼信任,還帶有幾分驕傲的氣息。通常,黑貓對我的呼喚,似乎較有感應,有趣的是,當我對著牠叫時,牠左看右看,怎麼也找不到自己的同類,最後,以一種不可置信的眼神瞪著我,我們就這樣聊了幾句,我並不知道我說的話對牠來講是什麼意義,但是曾經有兩次的經驗:一隻黑貓就這樣跟我回家。白貓對我較不理不睬,但有一次,一隻白貓跟我說話後,變伸起牠的左前腳,作勢要跟我「握手」,一時之間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握牠腳搖動兩下,以示敬意。
    我曾經養了兩隻白文鳥,一隻雌的是我選的,原本我只打算養牠一隻,後來老闆又幫我挑一隻雄的。我們全家都一致認為:那隻母的文鳥較聰明。不論是平衡或與人的互動,母鳥都表現的比較好。可是母鳥經常欺負公鳥,她都優先吃飯、喝水、洗澡,並霸佔鳥窩,要是公鳥反抗,她便用鳥喙用力啄他,以致公鳥成了可憐的禿頭鳥,所以牠們經常吵架,並且互罵,你一定沒聽過鳥咒罵的聲音,那感覺不是很好。後來,母鳥因為渴望自由而飛走了,整個鳥籠的好處都牠一隻鳥享用,牠高興得每天唱歌,可見單身的快樂!而公鳥的唯一優點就是唱歌好聽,我們也因此整整聽牠唱了一個月。
    「鳥為食亡」的意思,在我們家的公鳥身上,我終於清楚的體會。每次放牠出來散步,牠總是隨地就撿來吃,要是吃不到什麼,就去鑽牆角,把一堆老鼠藥叼出來享用,當我發現時,急於從牠嘴中「搶救」那顆藥,牠還緊咬著不肯放。不過放心啦!牠現在還活的好好。

    回覆刪除
  3. 一、
    我很喜歡動物,但對作者而言我大概也是令他討厭的外行人吧!我喜歡動物,特別是那些平常不可見的,所以我小時候非常喜歡去動物園玩,雖然我喜歡觀賞它們,但我並不是真正的了解它們,我只能用小時候大人給我們的說法去判斷他是如何的生物罷了!在眾多的動物中,我自認為我跟狗兒們最親近,我對它們情有獨鍾,它們忠心的對我,也使我用百分百的信任去回應它們,還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再家裡養了一隻柴田犬,它小時候就來到我家,而且它的歲數跟我一樣,它是隻很乖巧的狗,每當家中的院子跑來幾隻淘氣的貓,柴犬"黑皮"就會旺旺的請他們離開,家人們要回家時,當家人們踏進離家範圍10公尺的距離時,黑皮就會旺旺的提醒我們,黑皮是隻忠心耿耿的狗,我想大概是被我爺爺訓練所致的吧,它除了在我家門口10公尺內,其餘地方他都不敢去,而且當我們不小心將它關在門外時,它就會用手抓門或是發出哀嚎聲呼喚我們,它真的是一隻很可愛的狗,它同時也是一隻具有靈性的狗,它能夠知道我們家每個人的喜怒哀樂,而且它絕對不會亂叫,它對我而言就像家人一般,可惜,狗的壽命跟人是不一樣的,當我在小二上小三時,它也悄悄的走了,但是他再我心中依然是我們家的一份子。

    回覆刪除
  4. 一`我從小就很喜歡動物,家裡也曾經養過很多動物,包括狗ˋ貓ˋ魚ˋ鳥......,現在我們家只養了一隻貓,這隻貓原本是一隻流浪貓,當時牠很瘦小,孤獨地蹲在角落喵喵叫,我就擅自主張把牠帶回家,一開始被奶奶數落了一遍,她覺得這隻貓活不過三天,但是我們已經養了有五年之久,觀察牠天的生活習性是我樂趣,牠總是懶懶散散的,一天幾乎都在睡覺,偶爾早晨會去曬曬太陽,門口前的沙發椅,是牠其中之一的地盤,不過每天放學回家,牠看到我會叫個兩聲,好像在說"歡迎回家",有時奶奶晚上會去買水果,牠會跟在奶奶的後方,很像狗的行為,牠很喜歡偷跑進房間,奶奶就會大聲斥責牠,然後牠可能也會生氣吧,就離家出走二ˋ三天。
    人跟動物的關係真的非常奇妙,我們雖然聽不動動物的語言,但從牠們的眼神中,好像可以知道牠們的想法,而牠們似乎也知道我們在想什麼,這應該就是所謂的默契吧!

    回覆刪除
  5. 一、
    老爸有個非常大的嗜好-愛養鸚鵡。雖然養寵物本是麻煩的,可是老爸總是樂此不疲,我想原因大概也很簡單!大家越長大就越忙,也因此很少有機會可以一起去玩。而有了鴨鴨之後,反正沒人陪至少還有鸚鵡—閒在家裡的狀況變得跟以前不同了!漸漸的,全家人每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跟鴨鴨"請安"。
    鴨鴨是隻有者大大的眼、大大的頭,帶點傻氣卻又善解人意的小可愛。
    我有時會因為很多事情而落入悲傷的深淵,但鴨鴨這時總會探頭探腦得跟過來。
    是在安慰嗎?! 不曉得耶!但是,看到他那探頭探腦的模樣,心情竟然神奇的舒暢多了。
    有鴨鴨陪伴在身旁的日子,很快的也滿6年了。人有生老病死,鳥又未償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可讓我們忽視的便是鴨鴨的健康。鴨鴨的年紀大了!這件事一直讓我們很是掛心,因為,總怕那失去他的那一天就要到來。而我們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常常告訴鴨鴨「一定要好好長大歐!」。雖然他不是很有力氣了,但每當我要和他玩的時候,他再累也願意陪我……
    可是,這一切都已經是去年的事情了。現在回想起來,就像古代馬雅被獻祭的人--被放在伽克摩爾像上被活活用那鋒利的黑曜石取出心臟一般的痛!捨不得他就這樣離開我吧!沒有他的日子真的很空虛!真的好愛鴨鴨!只是,他不得不離開我 前往那遙遠的天堂,而如今,我能做的,也只有祈禱他天天快樂了。
    現在陪在我們身邊的是乖乖以及yoyo!雖然他們都不是小鴨直系的子孫,但是,我知道,他們幾個小不點之於我們全家,已經不只是寵物,而是家人了!看到他們那相似的模樣,不僅撫平了他們的祖先--鴨鴨離開我們的痛,也延續了鴨鴨的血脈、並繼續帶給全家歡樂的氣氛。謝謝你們,我親愛的鳥寶貝!

    回覆刪除
  6. 一.
    沒養過寵物.何苦哩? 養一養,到最後還是難逃一死. 寵物死掉又要傷心一陣子. 好,我不反對牠在世時所帶來的歡樂,但我絕對不能承受死亡帶來的痛苦.
    二.
    訓化,感覺上是種建立在權威之下的關係. 比叫好聽叫默契. 但要如何產生默契? 還不是依靠暴力? 如同小狗,想要牠乖乖聽話,絕對是要先打牠.(這叫凌虐嗎?人有人權,狗呢?)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多了一層浪漫. 在暴力權威之下產生的"默契"不會長久,隨便看一個家暴案例就知道.

    回覆刪除
  7. 家裡養過很多動物,但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隻狼犬,從牠一斷奶,送到我們家撫養時,牠就擄走了我的心。我常常帶牠到樓下的空地到處跑,他都會跟在我後面,不知道是不是對我產生了依賴。大概一歲多時,牠被送到訓練場去受訓,大概隔半年多才能去看他,我跟爸爸去看牠時,牠變的完全不一樣了,我認不出牠來,但牠卻興奮的跳到我身上,訓練師說「牠還記得你是誰,狗對小時候認識的人印象最深刻了,而這就是牠展現友好的方式」,我聽了很高興,那時候才了解人與狗之間竟然有如此微妙的關係,無形卻很堅定。
    我想,「馴化(養)」就是讓對方了解並接納信任的意思吧,但可能用於人身上時,我們不用這個字,而是改成「認同」,朋友之間彼此互相認同了,才有可能成為好朋友,講粗俗一點,也可以說是彼此互相「馴化(養)」了對方。它可以存在於任何生物的身上,只要是有情感在交流的,就可能會有「馴化(養)」對方的情況發生。

    回覆刪除
  8. 在印度,常常看到印度豹攻擊人類或是咬死人類的事件,研究中發現印度豹在最近這幾年一經漸漸將人類當作獵物,而人類因為害怕而對他們採取過度獵殺,印度豹數量已經漸趨減少中...
    可是,實際上卻是因為人類過度開發野生動物區邊緣的土地,過度擴張的結果,侵犯到印度豹的生存空間,惡性循環下,造成生態間的不平衡。
    而且,野生動物本來就不是給人類觀賞用的,牠們也有自己的生存空間,人類不僅剝奪而且還殘忍的對待牠們,水鳥本來就是季節性遷移的動物,人類有什麼資格為了觀賞而將牠們關在動物龍中。

    回覆刪除
  9. 現在家裡剛好有養一隻小型鸚鵡。真的就像文章所說的,鸚鵡是一種靈性很高的鳥類,它甚至還會認人的聲音和自己的名字!要是一陣子不放它出來飛,它會有很明顯的情緒反應。
    這隻鸚鵡是我們從雛鳥開始養的,原本有兩隻,其中一隻在前年逃出籠子沒多久,眼睜睜看著被不知道哪飛來的大鳥捉走了。我們當時非常難過,也許這就是投奔自由的代價吧!之後另一隻僅存的鸚鵡就再也不敢飛遠了。
    我想對於自由的渴望是動物的本能,但是自由的代價就是面對生命的不定性和現實世界的殘酷。不過我猜,儘管如此,動物依然是渴望自由的。可能在那隻鸚鵡要被吃下肚之前,還是慶幸自己擁有自由飛翔的那短短幾秒鐘。
    狗與人的馴養關係是歷史久遠的,但是還是常常看到有人虐待流浪狗甚至自己家的狗。對於狗對我們的信任,我們居然是這樣回報的。
    對於這世界上的萬物,人類真的應該抱持一份真摯的感情去對待。畢竟他們同我們一樣,也是一個個值得尊敬的生命。

    回覆刪除
  10. 我想,「馴化(養)」是種情感的建立,是一種雙方磨合,產生契合的一種過程,我想這「馴化(養)」無論在怎樣的相對關係上都是通用的,「馴化(養)」,這過程有著信賴、有著了解、有著默契、最重要的是相互的認定,全是情感的基礎,不只在人和忠心的動物之間,那樣情感的建立,在人與人之間成了信任,成了認同,「馴化(養)」是種心靈的交流,他不是單純的在訓練動物而已,可貴的是那靈性的發揮,那靈性的認定,這是動物們最可愛的地方,也是感情最令人不捨的過程

    回覆刪除
  11. 二、
    關於小王子的那段,在我初次閱讀小王子那本書的當時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實那樣的關係很有趣也很微妙,狐狸明明可以是自由的,卻選擇(而且是自己要求喔)被小王子馴養,這點不是很奇怪嗎?照理來說,既然是動物,應該都是愛好自由的啊。可是反觀人類,也真的會有相似的狀況發生。我覺得在談感情的時候,很多女生都會不自覺的扮演了狐狸的角色,只為了換取「互相需要」與「唯一」這種好聽的名目、字眼,以及所謂「專屬」的承諾等。可是卻沒有注意到,當關係演化成這般時,已是種不對等的,那麼其實是不能夠長久的。我們唯有談論動物(特別是寵物)的時候才會用到馴養這個詞彙,而當扮演那樣角色的時候,其實女生往往也容易淪為對方的「寵物」,被囚禁、制約了卻不自知。看到現在有那麼多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而有的人並不自知甚至樂在其中),有時候也真的覺得替他們難過。所以在故事的最後小王子並不願意馴養狐狸,因為他想和他成為朋友而不是他的主人。當把決定權交給別人的時候,往往失去的不僅僅是自主,還有尊嚴。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