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

古代重要文化典故(一)

【立雪程門】:
禪宗二祖慧可初次參見菩提達摩(中國佛教禪宗創始人),夜間適逢雨雪交加。但他從師心切,不為所動,恭候不懈。至天明,積雪已沒及膝蓋。菩提達摩見其求道誠篤,終於收他為弟子,授予《楞伽經》四卷。唐方幹《贈江南僧》所云“繼後傳衣者,還需立雪中”,即詠此事。
我國古代崇儒,佛家故事流傳不廣,另有儒者立雪故事,則為世所廣傳,即宋代學者楊時事。楊時被尊為龜山先生,通經史,能詩文。早年中進士後調官不赴,遠從著名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為師。一日往謁程頤,程頤方暝目而坐,楊時與同學游酢侍立一旁。及至程覺醒,二人鵠立多時,門外積雪已一尺。謝應芳《楊龜山祠》詩,有“卓彼文靖(楊時死後諡“文靖”)公,早立程門雪”句,正指此。後遂以“立雪程門”喻尊師重道之誠。典見《景德傳燈錄》、《宋史·楊時傳》)

【才高八斗】:
南朝宋詩人謝靈運以善於刻畫自然景物著稱,是山水詩派的創始者。曾言:“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曹植,字子建,曹操之子,生前封陳王,死後諡號思,故世稱陳思王。他的文學才能,為當時和後世所推重。所以謝靈運在自負的同時,又對曹植作了高度的評價。後人因稱才學出眾者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如唐李商隱《可歎》:“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又唐徐夤《獻內翰楊侍郎》:“欲言溫暑三緘口,閑賦宮詞八斗才。”(典見《南史·謝靈運傳》,《釋常談》)

【奪錦才】:
武則天曾游洛陽龍門,下詔令眾臣賦詩,先成者賞賜錦袍。左史東方虯詩先成,武則天以錦袍賜之。未幾,宋之問詩亦成,武則天吟賞不止,以為宋之問詩高於東方虯,令人將錦袍從東方虯手中奪回賞與宋之問。後人因以“奪錦才”喻指才識超群之士。明高啟《謝賜衣》中“慚無奪錦才”句,用典本此。(典見《隋唐嘉話》、《新唐書·宋之問傳》、《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倚馬可待】:
東晉時桓溫率部北征,參軍袁虎隨行。袁虎因故失去桓溫信任,被免去參軍職。時軍中需發佈緊急文書,一時無人擬草,桓溫宣袁虎前來,令他倚在馬前立刻寫出。袁虎手不輟筆,頃刻立就,共寫了七張紙,洋洋灑灑,觀者無不驚歎其才,連桓溫也頻頻點頭稱賞。後因以“倚馬可待”喻文思敏捷。如李白《與韓荊州書》:“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典見《世說新語·文學》)

【七步成詩】:
三國時傑出詩人曹植,自幼富於才華,曾深受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同母兄曹丕稱帝後,挾嫌猜忌,時加迫害。曹丕曾命他于七步中作詩,不成則行大法,曹植應聲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詩中以“煮豆燃萁”為喻,指責曹丕手足相殘。曹丕聽後深為慚愧。後因以“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逼,又以“七步成詩”稱人的文思敏捷。(典見《世說新語·文學》)

【胸有成竹】:
北宋大作家蘇軾不僅詩詞文賦與書法各臻絕境,其繪畫亦卓爾成家。蘇軾之作畫,師法於其表兄湖州畫派開山人文同。文同,字與可,以繪墨竹名世。蘇軾既師法文同,故深悉其畫竹之真諦,曾評繪竹之法,“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後遂以“胸有成竹”喻下筆或作事之前心中先須有完整概念,成為常用口頭語。清沈德潛《說詩照會語》云:寫竹者必有成竹在胸,謂意在筆先,然後著墨也。即論此事。(典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穀偃竹記》))

【目送手揮】:
魏晉之際著名文學家嵇康所作《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之十四中,句云“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目送歸鴻”,指眼睛追隨天空中的飛鳥;“手揮五弦”,指揮動手指彈琴。後因以“目送手揮”比喻寫作詩文書畫時的從容盡意,得心應手,妙意雙關。清人王士稹評作詩云“手撥五弦易,目送歸鴻難”,語即出此。(典見《嵇康集》)

【擲地有聲】:
東晉文學家孫綽以文才著稱,曾作《遊天臺山賦》,辭致精工,寫成後示友人范榮期,自詡:“卿試擲地,當作金石聲也。”范榮期初猶不信,開卷披覽,每念至佳處,就讚歎說:“應是我輩語!”後因以形容辭章優美。如唐李嶠《賦》詩:“乍有淩雲勢,時聞擲地聲。”又以擲地稱人的才華之高,如宋王禹偁《重修山廟碑》:“慚非擲地之才,有玷他山之石。”(典見《世說新語·文學》《晉書·孫綽傳》)

【洛陽紙貴】:
西晉作家左思,以十年時間寫成《三都賦》,初不為時人賞識。後來左思攜此拜見當時的名士皇甫謐,皇甫謐閱後大為稱賞,親自為之作序,張載、劉逵也為《三都賦》作注,張華把左思譽為東漢著名辭賦家班固、張衡一流人物。班、張諸人均是當時文壇領袖,左思因此聲名大振,他的《三都賦》也為豪門富家爭相傳抄,京都洛陽一時為之紙貴。後人因常以“洛陽紙貴”形容文章的廣泛傳播或被人推重。元稹《和觀放榜詩》中的“都中紙貴流傳後,海外金填姓字時”一聯的上句,即用此典。(典見《世說新語·文學》、《晉書·左思傳》

【一字千金】:
戰國末年,秦相國呂不韋秉政,有家僮萬人、食客三千。他命門客各著其所聞,彙集為《呂氏春秋》一書。書成,呂不韋令公佈於咸陽城門,同時懸千金于其上,聲稱有能增刪一字者,賞千金。西漢時,淮南王劉安撰《淮南子》,亦仿效此法,懸千金以徵求意見。後代遂以“一字千金”喻文學作品或書法的造詣深湛。如梁朝詩歌理論家鐘嶸的《詩品》,稱讚《古詩十九首》:“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典見《史記·呂不韋列傳》)

黃絹幼婦】:
東漢邯鄲淳作《曹娥碑》,蔡邕讀之,大加讚賞,因在碑側題“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曹操不解此語之意。因問楊修是否理解。楊修答道:“解。”曹操命楊修且不解釋,容他自作揣測。約行三十里後始解悟,乃命楊修記於別紙,楊修解說:“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妙’。外孫,女子也,於字‘好’。齏臼,受辛也,於字‘辭’。所謂‘絕妙好辭’也。”曹操所記亦同。歎說:“我才不及卿,乃覺(通「較」)三十里。”因“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是“絕妙好辭”的隱語(「謎面」),後人以省文,單取“黃絹幼婦”喻指文辭優美。唐代黃滔《和王舍人崔補闕題天王寺》“紫微今日句,黃絹昔年碑”,用典本此。(典見《世說新語·捷悟》)

【懸樑剌股】:
戰國時辯士蘇秦,遊說秦王失敗後,形容枯槁,面目黧黑,回到洛陽遭家人的冷遇:妻不下衽(織機),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為此,他發憤苦讀,研究兵書《太公陰符》,夜以繼日。每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最後終以合縱之說,佩六國相印。
漢代孫敬,極好讀書。曾編織柳條以寫經書,閉戶日夜誦習。被人稱之為閉戶先生。夜間倦極思睡,以繩索系發,懸於屋樑之上,遇瞌睡低頭,即可被拉醒。後因以懸樑刺股喻刻苦自學。如梁任昉《答陸倕感知己賦》“時坐睡而懸樑,裁據梧而錐幄”,即用此事。(典見《戰國策·秦策》,《太平御覽》引《楚國先賢傳》等)

【鑿壁偷光】:
西漢匡衡少年時勤奮好學,因家境貧寒,夜讀無燭。鄰舍每晚點燭,但燭光照不到他家中。於是匡衡鑿穿牆壁,使鄰家燭光照入,以書映光而讀。由於刻苦攻讀,後來他終於成為西漢有名的經學家,以說《詩經》著名於世。漢元帝時還官至丞相,封樂安侯。後世就以鑿壁偷光為家貧苦讀之典,如唐代駱賓王《螢火賦》:“匪偷光於鄰壁,甯假輝于陽燧。”唐代獨孤鉉並有《鑿壁偷光賦》,稱頌此事。(典見《西京雜記》)

【升屋讀書】:
南齊人江泌,家貧。他白晝斫木作屐為生,夜間以月光映書苦讀不輟。夜深月影斜移,乃手持書卷就月而讀,甚至因乏已極,竟從屋頂上跌墜,仍復再登。如此積年,學問大進。後齊武帝命他任南康王蕭子琳的侍讀。明人解(ㄒㄧㄝˋ)縉詩:“江郎升屋得升堂。”升堂用《論語·先進》典,喻學業入門。“江郎升屋”即用江泌事。(典見《南史》及《南齊書·江泌傳》)

【乙夜觀書】:
唐文宗李昂即位後,勵精圖治,企圖依靠李訓、鄭注等過臣,內除宦官專政,外息牛李黨爭。每天朝罷,展讀群書,讀史到昏君讒臣,不禁扼腕歎息;對明君善政,則讚歎推崇。曾對左右侍臣曰:“若不甲夜親事,乙夜覽書,何以為人君耶?”甲夜,指初更時分;乙夜,指二更時分。後遂稱夜讀為乙夜觀書,也稱作乙覽。如劉克莊詩:“學徒誰是單傳者,史稿曾經乙覽無?”(典見《杜陽雜編》)

【牛角掛書】:
隋代李密,父李寬爵蒲山公。李密初為隋煬帝侍衛,狀貌奇俊,為煬帝所忌。宇文述勸諭曰:“君家世素貴,當以才學顯,何必居身侍衛。”李密於是辭去侍衛職,折節讀書。聞學者包愷名,騎牛前往從學,沿途不廢讀書,將《漢書》掛在牛角上,且行且讀。途中為越國公楊素所見,楊素按轡在後跟蹤,見他讀得專心致志,問道“書生何以如此勤學?”李密見是越國公,立即下牛拜見。詢問之下,方知正讀《項羽傳》,楊素不勝讚歎,歸語其子玄感。楊玄感即傾心結交。“牛角掛書”遂為喻好學不倦的掌故。(典見《新唐書·李密傳》、《語林》)

【韋編三絕】:
先秦時期,紙張尚未發明,文字通常書寫於竹簡上,然後用皮繩(韋)編綴成書,稱為“韋編”。孔子晚年喜讀《易經》,反復研習,以至於韋編三絕(韋繩磨斷了三次)。但他仍未以此為滿足,曾云:如果再能給我幾年時間,那麼我對於《易經》的理解,便可以達到文質兼備的程度了。“韋編三絕”,後成為發奮苦讀的代稱,為詩文中所廣泛使用。(典見《史記·孔子世家》)

【三年不窺園】:
西漢名儒董仲舒,是專治《春秋公羊傳》的今文經學大師。漢景帝時代任博士,悉心傳授經學,曾三年不窺園。後人常以三年不窺園形容學習專心。元馬祖常《壯遊》詩:“三年不窺園,自謂五經笥。(“經笥”是裝經書的箱子,詩意為因專心學習而學問淵博)”,即用此典。(典見《漢書·董仲舒傳》)“  

【磨杵作針】:
相傳唐代大詩人李白少年時曾在四川的象耳山中讀書,中途廢棄。某日閒逛至小溪畔,遇一老嫗磨鐵杵,李白不解磨杵何用。老婦人告以欲磨杵作針,李白深受感動,立即回山,發憤讀書,學問大進。後人因以“磨杵成針”比喻持之以恆者有志竟成。今諺也仍然有“只有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之語。(典見《蜀中廣記·上川南道彭山縣》)

【燃糠夜讀】:
南齊人顧歡,家貧好學。其父命往田間驅趕麻雀,顧歡作《黃雀賦》而歸,田中稻穗被雀食過半。父怒,欲責之,見其所作賦乃止。鄉間有學舍,顧歡因家貧無以受業,常倚學會舍壁後偷聽,默記心中。夜間或點松枝以映書,或燃糠夜讀。積年,學業大成。後在浙江天臺山開館授徒,受業者常多達百人。“燃糠夜讀”遂與“囊螢映雪”一樣,被後世作為刻苦自學之典,用於詩文中。(典見《南史》及《南齊書》本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