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

古代重要文化典故(二)

【八叉成詩】:
晚唐詩人溫庭筠,詞藻豔麗,與李商隱齊名,世稱“溫李”。唐代科舉重視詩賦律對,溫庭筠每入試作賦,只須叉手(兩手相拱)沉思八次,即可吟成八韻,故而人稱“溫八叉”。另說溫庭筠應試時,從不起草,往往雙手籠袖憑幾,一吟即成一韻,故稱為“溫八吟”。後人即以“八叉”喻才思敏捷。明解縉《贈虞生》詩“文章倚馬待,詩句八叉成”,即用此典。

【長安居大不易】:
白居易是唐代卓越的大詩人,他年輕時期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為了找名人揄揚、引薦,曾經攜詩卷,拜謁前輩詩人顧況。顧況見名刺,上書“白居易”,蹙眉作諧語道:“長安百物昂貴,居大不易。”旋展讀詩卷,其第一首為《賦得古原草送別》,起四句為:“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詩句質而不俚,形象鮮明,富於哲理。顧況不禁大為贊許,笑道:“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難!老夫前言戲之耳。”從此大為推薦延譽,白居易因之聲名大振,不久考取了進士。(典見《幽閒鼓吹》、《唐摭言》、《唐才子傳》)

【探驪得珠】:
驪珠,古代傳說長於驪龍頷下,而驪龍又遨遊於九重深淵之下,甚難獲得,故價值連城。唐代中葉,元稹、劉禹錫、韋楚客等到詩人白居易家聚會,約定各賦《金陵懷古》一首。劉禹錫先成,於是白居易說:“四人探驪,子先獲珠,所餘麟角何用?”於是三人均棄筆罷作。後遂以“探驪得珠”比喻吟詩作文能得命題精蘊。羅隱《謝鄭長官啟》“鏤筆才清,探驪介重”,即用此典。(典見《莊子·列禦寇》、《鑒戒錄》、《古今詩話》)

【錦囊貯詩】:
中唐詩人李賀,為人纖瘦,但作詩異常刻苦,常清晨騎弱馬,一小奚奴背破囊相隨,邊行邊吟,每得佳句,即寫下投於囊中。日暮歸家後,取出詩句,構成全篇,除有重大事故外,日日如此。其母使婢女檢討錦囊,見所書詩句甚多,即怒:是兒要嘔出心乃耳。後人稱好詩為錦囊佳句者本此。錦囊又稱奚囊。元楊維楨《感懷》“盡取江山錦繡句,嘔心瀝血入奚囊”,即用此典。(典見李商隱《李賀小傳》,《新唐書·李賀傳》,《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腹稿】:
初唐詩人王勃,少年時即有才名,後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被稱為初唐四傑。王勃詩風清新,為文也沉雄博麗,冠絕一時,著名的《滕王閣序》就是他的膾炙人口之作,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兩句,更是傳誦千古的名句。傳說他寫文章,先把墨磨好,再以被子覆面臥床,然後起而疾書,文不加點,一氣呵成,時人謂之腹稿。後常稱下筆前的構思為“腹稿”。清趙翼《不寐》詩:“老來無寐夜景清,聊營腹稿待天明”,即用此典。(典見《唐語林》《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自出機杼】:
北魏車騎大將軍祖瑩,聰明好學,八歲便能誦讀《詩》、《書》。祖瑩讀書每每夜以繼日,父母親怕他積勞成疾,禁止他夜讀。古代燃火不易,祖瑩每藏火於爐灰之中,遣走僮僕,俟父母安寢後,獨自點燈燭夜讀,乃至通宵達旦。祖瑩後以才名拜官太學博士,與名士袁翻齊名。當時人稱:“京師楚楚袁與祖;洛中翩翩祖與袁。”祖瑩為文重獨創,反對模擬剽竊,常謂:“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機杼,即織布用的梭子,是“織造”的代語。後因以“自出機杼”比喻詩文不依傍他人,能別開生面、匠心獨運。(典見《魏書·祖瑩傳》)

【雕龍】:
戰國時齊人騶衍善談天地自然之事,雄辯恢奇,頗動人心,梁惠王待以上賓,平原君拂席為敬,燕昭王擁帚掃除而迎,均極為禮敬。稍後有騶奭,采騶衍之術以紀文,甚得齊王嘉賞,命為列大夫,專營高門大屋為居處,以示尊重,以博能致天下賢士之名。國人因頌為“談天衍,雕龍奭”。後因以“雕龍”比喻善於文辭。如《後漢書·崔駰傳贊》說:“崔為文宗,世禪雕龍。”崔駰一家祖孫父子數代為文壇宗主,均以文辭名世。梁劉勰名作《文心雕龍》,亦取此意而命名。明蔡汝楠《寄華鴻山學士》詩:“才邁雕龍客,心齊失馬翁”,也用此典。(典見《史記·孟子荀卿傳》)

【傍人門戶】:
宋代文學家蘇軾喜戲謔,曾述一寓言云:桃符與艾人爭執,桃符仰視艾人而罵曰:“汝何等草芥,輒居我上?”艾人俯而應說:“汝已半截入土,猶爭高下爾?”桃符怒,紛然不已。門神解之說:“吾輩不肖,方傍人門戶,何暇爭閒氣耶?”桃符為古代懸於門上避邪的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四字,為後世春聯的前身,每年元旦更換。艾人為端陽節避邪之物,以艾草作成。端陽為五月,一年已將過半,故艾人譏桃符“已半截入土”。門神為門上驅邪之物,三者均著於門戶,故說“傍人門戶”。世指學問文章無獨立見解,詩文無獨創風格,追隨他人,不能自成一家者為“傍人門戶”,詩文評論中常用之。(典見《東坡志林》)

【依樣畫葫蘆】:
陶彀博學強記,善文詞。在後晉時,已任知制,草擬詔令文書;曆後漢、後周,均居顯職。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驛兵變中禪位,倉促間未有禪文,陶彀在旁,探懷出禪文進呈,說:“已成矣”。太祖以此甚薄其人。入宋,官翰林學士,有人在太祖面前推薦,言陶彀效力甚多,應提拔。太祖笑道:“頗聞翰林草制,皆撿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陶彀知後,乃在翰林院壁上題詩:“官職須由生處有,才能不管用時無。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後人以“依樣畫葫蘆”比喻模仿套用,因襲他人。清黃宗羲《明儒學案·發凡》中說:“學問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為真,凡依門傍戶,依樣畫葫蘆者,非流俗之士,則經生之業也。”(典見《東軒筆錄》、《續湘山野錄》、《孔氏談苑》)

【藏拙】:
南朝詩人徐陵,為當時宮體詩的重要作者,在文壇上與庾信齊名。北齊史家魏收曾收錄所作詩文,編成一集求教,意在借徐陵重名,請其將詩集刊刻傳播。徐陵卻竟將魏收詩集投入江中。旁人問其故,徐陵答道:“吾為魏公藏拙。”意為魏收詩不佳,一旦傳佈,適足自形其拙劣。藏拙即隱藏短處,不以示人。後人常用為自謙之辭。唐羅隱《自貽》:“縱無顯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典見《隋唐嘉話》)

【左圖右史】:
唐代楊綰少聰慧。四歲時親賓宴集,各舉座中物,包括平上去入四聲者呼之。諸賓未言,楊綰應聲指鐵樹燈,曰:「燈盞柄曲,恰合四聲,一座皆驚。」及長,好學不倦。史稱其「常獨處一室,左圖右史,凝塵滿席,澹如也。」形容其案前置滿書藉,沉浸其中,居所滿積塵灰,亦不以為意。後因以左圖右史喻積書盈室,可供研讀。如清代龔自珍《阮尚書年譜第一敘》云“乃設精舍,顏曰詁經,背山面湖,左圖右史”,即用此意。(典見新、舊《唐書·楊綰傳》)

【坐擁百城】:
南北朝時後魏李謐,自幼好學,博覽典籍。平生無意於仕途,日以讀書遊覽山水為樂,屢徵(徵召)不就(就任),閉門絕跡,將家中財產都花在收羅書籍上,並細加審訂刪削,經其手訂的書達四千卷之多。他有一句名言:“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而百城?”意思說:大丈夫只要擁有書籍萬卷,何必一定做南面而坐、管轄百城的長官。後因以坐擁百城喻人藏書之富與愛書的嗜好。(典見《魏書·李謐傳》)

【孔壁】:
漢魯恭王劉餘口吃,不善言辭,性豪奢,肆意大興土木,建樓造殿,廣闢園林。漢武帝時,劉餘下令毀孔子舊宅,以擴建宮室。相傳因壁中有鐘磬琴瑟之聲,入未敢盡毀。當時,匠人在孔宅夾壁中發現《尚書》、《禮記》、《論語》、《孝經》等古文經籍多種,全以先秦古篆書寫。後因以孔壁為收藏經典之所。如元代柳貫《尊經堂》詩“濟南耆言出,孔壁發神秘”,明代顧清《謁文文山祠》詩“貂蟬不改崖山制,金石惟聞孔壁音”,均用此事。(典見《漢書·魯恭王傳》、《說文解字敘》及《漢書·藝文志》等)

【雞窗】:
古代志怪書稱:兗州刺史宋處宗得一長鳴雞,喜愛備至,每日將雞籠放在書房窗前。此雞常聽主人吟詩讀書,時間長了,竟能諳(ㄢ)習人語,時與宋處宗對話,談論問題頗有見解。後世遂以“雞窗”代指書窗,書齋。如唐代詩人羅隱《題袁溪張逸人所居》詩,有“雞窗夜靜開書卷,魚檻春深展釣絲”句。(典見《藝文類聚》引《幽明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